卫生研究

市卫生健康局:加强慢阻肺防治 守护自由呼吸

 

■ 医学指导/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荣 令

许多人只知“老慢支”“肺气肿”,而不知慢阻肺。他们在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都只是认为年龄大了,而不知这是肺功能已经明显下降的信号,需要尽快采取医疗干预。由王辰院士团队完成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7.4%。而慢阻肺在百姓中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不高。

内外因共同作用致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症状通常在疾病早期出现,而后期则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早期慢阻肺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日益显著。慢阻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病因,给患者及其家庭甚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个人体质原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共同作用。主要的个体因素有:1.遗传因素:最新的研究发现82个与慢阻肺有关的基因位点,不同的基因与慢阻肺的不同临床特征关联。2.年龄和性别:年龄越大,慢阻肺患病率越高。有文献报道,女性对烟草烟雾的危害更敏感。3.肺生长发育:妊娠、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直接和间接暴露于有害因素时可以影响肺的生长,肺的生长发育不良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4.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哮喘不仅可以和慢阻肺同时存在,也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也参与慢阻肺的发病过程。5.低体重指数:消瘦的人更易患慢阻肺。

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1.烟草: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及慢阻肺的发生。孕妇吸烟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胎儿发育和肺脏生长,并对胎儿的免疫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2.燃料烟雾:柴草、煤炭和动物粪便等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可能是不吸烟女性发生慢阻肺的重要原因。3.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质(PM)和有害气体物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浓度升高时引起慢阻肺发病率增加。4.职业性粉尘:当职业性粉尘(二氧化硅、煤尘、棉尘和蔗尘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可导致慢阻肺的发生。5.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重要因素,病毒和(或)细菌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儿童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时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有关。因此,及早戒烟、减少柴草、煤炭等燃料的使用,改善大气环境、治理职业危害因素等有利于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并且,戒烟是目前被证实最有效的降低慢阻肺发病率的措施。

肺功能检查可确诊

慢阻肺通过肺功能检查和其他必要检查即可确诊,早诊早治可预防疾病进展、肺功能下降和急性加重住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但我国成年人甚至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检查的比例很低。由于大家普遍忽视肺功能检查,从而导致我国慢阻肺漏诊率较高,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对于40岁以上的人,如果符合“长期吸烟、活动后气急、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就应该尽早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上慢阻肺。

慢阻肺除了“早诊”,还需要“早治”。对于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还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治疗慢阻肺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很多慢阻肺患者一旦症状有所缓解,就认为可以不用吃药了或停止用药。其实,就算慢阻肺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急性加重的风险,更不意味着病已痊愈,就可以停用药物。

提高基层防治能力

近年,政府提出将肺功能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分级诊疗试点疾病目录,多种治疗慢阻肺的吸入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基药目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绘制了我国政府未来健康管理的蓝图,“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位列第13项专项行动,并且慢阻肺是其中重点的代表性疾病。

提高基层慢阻肺防治能力,是决定我国慢阻肺整体防治水平的关键。基层医务工作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和基础,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首诊机构,在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戒烟干预、长期随访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可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