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研究

南宁妇幼:喜获2021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

 

科研实力不仅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医院学科竞争力的体现。获得各项科技成果奖励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8月26日,广西卫生科教管理协会公布了2021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南宁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朱茂玲主持“南宁市高发、死亡、致残、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联合脊柱应用的临床研究”研究项目由麻醉科主任劳成义主持的《孕妇子痫前期硬膜外阻滞镇痛》获得三等奖。标志着我市妇幼科研成果再次取得佳绩,同时也为医院“十四五”发展和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获奖研究项目《南宁市因死亡和致残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采用了收集到的严重致死性和致残性出生缺陷数据近年来由南宁市出生缺陷医院提供。通过对影响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因素进行梳理分析,了解了南宁市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现状和难点,提出了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重点方向。在将来。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完善南宁市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加强南宁市出生缺陷防控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南宁市出生缺陷预防和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南宁市,提高南宁市出生人口素质。

另一项获奖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先兆子痫孕妇中的应用临床研究》是为孕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足月分娩。子痫。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确保产妇和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的安全;为提高子痫前期孕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大规模、安全、有效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提供理论依据,并在全国推广,为产科镇痛技术的发展和孕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必将带来福音。对大多数孕妇来说。它具有很高的社会和医学意义。

全市妇女儿童始终注重医教研协调发展和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加强临床研究医院建设,以创新带动整体医院科学研究的发展。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构建了具有妇幼保健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科研奖惩办法》等制度建设。条件促进成果转化。多位区内外知名专家应邀到院指导科研工作,为医务人员的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平台。形成了以科研带动学科、以学科建设带动全院发展的势头。医、教、研齐头并进,实现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近年来,全市妇女儿童获得科技成果奖22项,各级科研项目114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家、省级杂志发表论文800余篇。科技创新百花齐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是为了鼓励医药卫生工作者在科研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广西医药科技和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对内部医疗机构而言,意义重大。下一步,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积极性,加大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应用力度,鼓励医务人员瞄准前沿。学科门类齐全,广泛开展科研创新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不断攻克难关,推动医院临床研究工作更好发展。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院”的步伐,继续发挥科研引擎的作用,始终努力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医疗服务,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母婴健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