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研究

关注医师法 | 卫生健康发展拥有更强推动力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 《医师法》三审通过,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这不仅鼓舞了广大医师的士气,也为我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动力。

01

< span>从行业管理到社会治理

到2020年底,我国拥有医生408.6万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2.9人。 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总人数将达到77.4亿人次,中国医师团队将支撑全球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医生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医师考试注册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医师执业规则有待进一步明确,使医师队伍更加符合时代和改革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保护医师的合法权益,增强医师执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荣誉感。解决基层医生队伍薄弱、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制度措施,同时将实践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升级为法制。规范。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答复《执业医师法》修改议案时表示,有必要修改《执业医师法》,将进一步加强研究,启动立法工作。适时修订《执业医师法》。 . 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国务院关于医师队伍管理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审议提出医师管理办法和执业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急需适当修订完善《执业医师法》。今年1月,《医生法》(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疗卫生法律研究室主任曹艳林表示,新修订的《医师法》响应了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走向社会治理,体现了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 “比如,为了进一步加强紧缺专业医师培训,医师法明确,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老年病紧缺人才培训;在加强建设方面对于基层医师队伍,医师法规定,国家鼓励医师定期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医生建设,明确医师法,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乡村医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服务收入和养老金多渠道补贴机制”

业内普遍认为,《医师法》积极总结吸收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求国家建立适应现代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专业培训。 ,并为公共卫生医生提供临床医学专业培训,促进医防结合,进一步夯实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人才基础。

02

一系列亮点引发关注

《医师法》增设专章在“保障措施”方面,明确薪酬福利、队伍建设、表彰奖励、良好执业环境与维护医疗秩序、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的相关保障措施;将参加博士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由中专升至大专,并规定了相应的过渡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职业道德、职业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医师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建立、评价和聘任制度的重要条件;完善医师执业规则,多点规范医师执业。互联网诊疗、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医生的管理……一系列亮点引起各方关注。

“《医师法》加大了确保医师执业安全的力度。”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立强表示,《医师法》规定,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医疗纠纷和处理工作纳入治安管理。健全治理体系,依法有效防范和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这些内容与《基本医疗卫生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相呼应,强化刑法修正案(九)将“药入刑”的法律规定,对预防暴力伤害和保障医疗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人员在实践中。很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中西医诊疗范围一直是医生和卫生执法机构之间纠结的问题。临床类医生可以用中药吗?中医类的医生可以在诊所和外科工作吗? “《医师法》明确,‘经培训合格’,西医可以使用中医,中医也可以在综合医院的临床科工作。”曹彦霖说道。

近年来,医生在公共场所紧急抢救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医生需要出示医生证明才能在高铁上救人;云南昆明一名护士为一名摔倒在街上的男孩进行胸外按压,但引发了对其急救操作专业性的质疑;一名乡村医生提供紧急帮助 导致他人肋骨骨折后遭受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