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研究](http://c61.cnki.net/CJFD/big/WSYJ.jpg)
国家出手,心脏支架价格直降95%,但一项最新研
心脏支架卖出了白菜价
就在美国大选进入到开票最关键的时候,一则国内新闻成功地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要不是来自人民网的新闻,我看到这个标题,保准会以为又是假新闻或者无良自媒体的过度解读。这个重大新闻的标题就是《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开标 支架价格从均价约 1.3 万元下降至约 700 元》[1]。
在我的印象中,过去还从未见过这么大降幅的医疗用品。而且,“心脏支架”这四个字让我看着特眼熟,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我陪父亲去医院安装心脏支架,医生跟我术前约谈,我纠结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这些事还都历历在目。
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不知道,心脏支架在医疗耗材中属于高价格的一类,国产支架的平均价格大约是 多元一个,而进口的就更贵了,平均要 多元一个。而一台手术装 2、3 个支架是很常见的,即便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依然是一笔非常大的医疗负担。
心脏支架为什么贵?怎么个高精尖?
其实,心脏支架从外形上来看或许称为“心脏支管”更为恰当,因为它的外形实际上是一个金属网编成的小圆管,直径大约 3 毫米,与一根 2B 铅笔的笔芯差不多粗细,长度在 3 厘米左右。把它放进血管中,就可以把血管壁给撑住,使得血管扩张开。
手术的时候,医生首先在病人的腹股沟、手臂或者手腕部位的血管动脉上开一个小口,然后插入一根细细的导丝。接着医生看着屏幕上的 X 光图像,慢慢地将这根导丝往前伸,直到抵达心脏附近。医生在确定到达正确的位置后,首先会给导丝头上的一个小球囊充气,于是阻塞的动脉就会被小球囊给扩开,然后放下支架,再放掉球囊中的空气,抽出导丝,一个支架就放好了。再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完成所有心脏支架的安放。
这个手术对于缓解病人的心绞痛等症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自从 1994 年美国的 FDA 批准了这项医疗技术后,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心脏支架也经历了好几次升级。最早的时候,支架就是单纯的金属网状小管,但医生很快发现时间一长,血管壁组织会增生,于是血管又会变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又发明了一种防止血管壁组织增生的药物,它可以非常缓慢地从支架上渗出,持续产生效果,这种含有药物的支架被称为“洗脱支架”。现在的支架被称为三代药物洗脱支架。
这项技术虽然欧美国家发展得比较早,但最近这几年国产支架的质量提高得很快,现在已经完全不输给进口支架的质量了,我给我父亲选择的就是国产支架。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2],我国现在每年要做 100 多万例心脏支架手术,支架的总费用大约为 150 亿元,占到了全国高值医用耗材总费用的十分之一。支架为什么会这么贵呢?今年11 月 5 日的央视新闻[3]把这里面的玄机点出来了。
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和销售方式密切相关。生产企业生产出产品后,交由代理商包销,经过层层代理后,高值耗材的出厂价和最终百姓的使用价格,就相差悬殊了。在这种销售模式下,企业比拼的是销售渠道和费用空间。
信源:央视新闻——107万个!首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来了)
这是央视新闻报道中的原话,换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老百姓付的材料费,绝大部分都进了医药代理商的腰包,所以这个价格里面水分太大。其实这不难理解,充其量就是这么一根比牙签还短的金属管,它的直接生产成本能有多少呢?哪怕研发投入再大,能比做电脑芯片还难吗?
支架的价格这么贵,能不能进医保呢?我查了一下,每个省份的规定很不一样,能进一部分,但不是全额,报销比例还跟你选择什么样的支架有关,而且手术费和材料费的报销比例也不一样,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哪怕能报销百分之六七十,但高昂的总价摆在那里,自费部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我国做心脏支架手术的比例其实是很低的。
比如说,美国人口差不多只有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但美国每年也有 100 多万人安装心脏支架[4],与我国的总数差不多。由此可见,我国还有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因为高昂的价格没有被释放出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