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研究

关注就餐卫生,警惕病从口入

 

【受访专家】 史伟峰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主任、主任检验师

外出就餐,如何吃得更卫生、更安全,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在就餐时,都有用开水烫一烫餐具的“餐前礼仪”,在新冠病毒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大家在外就餐时就更加谨慎了。那么,这种“餐前礼仪”是否有用呢?我们如何才能保证在外就餐的卫生与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呢?这还要先从容易附着在餐具上的微生物说起。

▲ 容易污染餐具的微生物有哪些

容易污染餐具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病毒(甲肝、乙肝、丙肝病毒,轮状病毒等)、真菌(霉菌)以及芽孢等。

1.幽门螺杆菌

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容易引发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幽门螺杆菌在100℃的高温下,10分钟左右即可被灭活。需要注意的是,灭菌的温度必须高于80℃,否则幽门螺杆菌容易复苏。

2.大肠埃希菌

这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平日里它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等情况下才会引起急性腹泻。大肠埃希菌对高温不耐受,在75℃的温度条件下,1分钟即可被灭活。

3.伤寒沙门氏菌

在我国各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位列榜首。它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极易污染餐盘和食物。但此类细菌相对不耐热,在70℃的环境下,15~30分钟即可被灭活。

4.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源性微生物食物中毒事件的25%左右。

此类细菌不耐高温,但分泌的肠毒素在高温下十分顽强。8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灭菌30分钟,才可以将其彻底杀死。

5.芽孢

芽孢是多种细菌的休眠体,它对高温、紫外线、干燥、辐射、化学药物等抵抗性都很强。一般情况下,开水对它们来说只是“泡温泉”,没有杀灭作用。

6.霉菌

自从发现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强致癌作用后,霉菌对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视。部分霉菌可在食物中产生毒素,对人体危害极大。

大多数霉菌在80℃的温度下就能被灭活,但真菌孢子及其产生的毒素除外,所以餐具一旦发霉,用开水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7.病毒

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容易被灭活,在56℃的水中加热30分钟即可。甲肝、乙肝、丙肝病毒在100℃的水中煮沸1分钟,就会失去传染性。

专家表示,其实杀菌消毒的关键在于温度和时间,只有长时间的高温加热才能有效杀灭大部分微生物。而一般情况下,餐厅提供的水温都不会很高,且很多人烫餐具的时间过短,因此,吃饭前用开水烫餐具无法保证杀灭所有致病性微生物。要说这种“餐前礼仪”的作用,只是冲洗了餐盘上极少的致病菌,效果非常有限。

▲ 外出就餐,如何吃得安全、放心

专家建议,首先做好辨别,不要去不正规、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场所用餐,减少被致病菌感染的机会。

其次,孩子的抵抗力比大人稍弱,如果带孩子外出就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自备餐具。如果依然坚持烫餐具,建议用100℃的开水烫1~3分钟。

最值得强调的还是加强手卫生,就餐前,应当用流动的水洗手20秒以上,建议使用洗手液。

在家吃饭也要注意餐具的卫生。应当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清洗完餐具后,不要立即摞在一起,建议分开晾干,减少细菌的滋生。

▲ 关注3个小细节,判断餐具是否安全

(1)看外表

拿到餐具时,应仔细观察,如果餐具表面的塑料膜上有很多杂质,且没有生产或消毒证明,说明餐具不合格。

(2)闻气味

拆开包装后闻一闻,正常的消毒餐具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味道,如果闻到刺鼻的消毒水味,说明餐具没有被清洗干净。

(3)摸表面

餐具拆开后,首先用手摸一下,如果餐具表面有水渍或者油污,说明餐具没有被清洗干净。

【受访专家】 史伟峰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主任、主任检验师

外出就餐,如何吃得更卫生、更安全,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在就餐时,都有用开水烫一烫餐具的“餐前礼仪”,在新冠病毒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大家在外就餐时就更加谨慎了。那么,这种“餐前礼仪”是否有用呢?我们如何才能保证在外就餐的卫生与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呢?这还要先从容易附着在餐具上的微生物说起。▲ 容易污染餐具的微生物有哪些容易污染餐具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病毒(甲肝、乙肝、丙肝病毒,轮状病毒等)、真菌(霉菌)以及芽孢等。1.幽门螺杆菌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容易引发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幽门螺杆菌在100℃的高温下,10分钟左右即可被灭活。需要注意的是,灭菌的温度必须高于80℃,否则幽门螺杆菌容易复苏。2.大肠埃希菌这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平日里它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等情况下才会引起急性腹泻。大肠埃希菌对高温不耐受,在75℃的温度条件下,1分钟即可被灭活。3.伤寒沙门氏菌在我国各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位列榜首。它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极易污染餐盘和食物。但此类细菌相对不耐热,在70℃的环境下,15~30分钟即可被灭活。4.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源性微生物食物中毒事件的25%左右。此类细菌不耐高温,但分泌的肠毒素在高温下十分顽强。8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灭菌30分钟,才可以将其彻底杀死。5.芽孢芽孢是多种细菌的休眠体,它对高温、紫外线、干燥、辐射、化学药物等抵抗性都很强。一般情况下,开水对它们来说只是“泡温泉”,没有杀灭作用。6.霉菌自从发现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强致癌作用后,霉菌对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视。部分霉菌可在食物中产生毒素,对人体危害极大。大多数霉菌在80℃的温度下就能被灭活,但真菌孢子及其产生的毒素除外,所以餐具一旦发霉,用开水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7.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容易被灭活,在56℃的水中加热30分钟即可。甲肝、乙肝、丙肝病毒在100℃的水中煮沸1分钟,就会失去传染性。专家表示,其实杀菌消毒的关键在于温度和时间,只有长时间的高温加热才能有效杀灭大部分微生物。而一般情况下,餐厅提供的水温都不会很高,且很多人烫餐具的时间过短,因此,吃饭前用开水烫餐具无法保证杀灭所有致病性微生物。要说这种“餐前礼仪”的作用,只是冲洗了餐盘上极少的致病菌,效果非常有限。▲ 外出就餐,如何吃得安全、放心专家建议,首先做好辨别,不要去不正规、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场所用餐,减少被致病菌感染的机会。其次,孩子的抵抗力比大人稍弱,如果带孩子外出就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自备餐具。如果依然坚持烫餐具,建议用100℃的开水烫1~3分钟。最值得强调的还是加强手卫生,就餐前,应当用流动的水洗手20秒以上,建议使用洗手液。在家吃饭也要注意餐具的卫生。应当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清洗完餐具后,不要立即摞在一起,建议分开晾干,减少细菌的滋生。▲ 关注3个小细节,判断餐具是否安全(1)看外表拿到餐具时,应仔细观察,如果餐具表面的塑料膜上有很多杂质,且没有生产或消毒证明,说明餐具不合格。(2)闻气味拆开包装后闻一闻,正常的消毒餐具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味道,如果闻到刺鼻的消毒水味,说明餐具没有被清洗干净。(3)摸表面餐具拆开后,首先用手摸一下,如果餐具表面有水渍或者油污,说明餐具没有被清洗干净。

上一篇:深圳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