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关于“体医结合”的思考*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已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社会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化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推广,科学健身不仅是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科学基础,而且已成为国务院将体育纳入政府管理卫生与健康行为的重要手段。体育对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 月25 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 年7 月颁布执行,其宗旨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体育运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疾病预防起到重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现代健康与体医结合,探讨体育运动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思路。
1 关于现代健康和体医结合
1.1 关于现代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人类的生产活动大量地被机器装置所代替,体力活动大大减少;交通工具的改善和通信网络的发展,减少了人们的行走;食物构成的改善,使人们营养过剩。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愈来愈紧张;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镇化的推进,使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漠。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由于人们的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导致人体结构和机能的退化,助长了文明病的滋生和蔓涎。
现代健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是指个体自身心理和身体的健康,主要是指个体身体上无残疾,心理上无病态;广义上不仅指个体的健康,还包括家庭健康问题、社会健康问题,甚至一个国家的健康问题。1946 年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之后1977年的“健康为大众”政策框架以及而后的“健康促进”运动,都将健康的含义与范围更加清晰化、具体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观。1997 年,世界健康促进大会将21 世纪的健康观又提升到国际之间,指出:各国之间必须要以健康发展为核心发展理念,加大健康投资的力度,不断巩固好大健康领域的伙伴关系,使各社区、各地区、各国之间健康资源能参与其中,从而促进世界健康大繁荣。随着国际健康交流大会的不断召开,各国之间健康的理念也逐渐趋向于统一:健康不仅是医疗界的问题,更应该是体育界与医疗界相互协作、共同配合,以人类健康长寿为宗旨进行合作。随着“体医结合”不断深入,体育界和医疗界越来越多的人形成普遍共识:长期、科学、系统地进行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指标,还可以降低高血压、脑血栓等现代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在许多健康大会中,体育活动成了医学界普遍“热聊”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指出,要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的基石,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鼓励他们进行体育锻炼。
2016 年8 月19 日至20 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体育学界、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备受鼓舞,为体育工作、卫生与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注入新时代强大动力。由于现代科学理论的日益渗透,使卫生与健康活动的研究向着综合化、整体化和最优化的方向发展。健康中国,预防当先。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卫生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将体育作为疾病预防的重大战略思想来布置。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政府都表现出对大众体育的关注,不断改善体育场馆与设施,并充分开发与利用,为大众体育持续、稳定、有序开发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人类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不懈努力。
1.2 关于体医结合
关于“体医结合”一词,百度百科的解释为:“体育运动与医疗相结合。即用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医疗,使身体恢复健康。这是使康复人群、病症人群、病兆人群、亚健康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最有效途径。”
下一篇:没有了